12月12日,廣西日報頭版刊登通訊《數據治理驅動數字廣西騰躍發展》。報道全面闡述了廣西高度重視數字化轉型,以政務數據的治理驅動數字廣西的整體建設。其中,數字廣西集團在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的領導下,積極協同建設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保障了一體化平臺正式上線運行,標志著廣西政務數據治理取得明顯成效,邁上新的臺階。以下為該報道全文:
(本報記者趙超實習生王文怡)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定不移建設數字中國。
數字政府是數字中國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核心引擎。數字政府建設的核心在于對政務數據的有效利用。在數字廣西建設浪潮下,廣西高度重視數字化轉型,以政務數據的治理驅動數字廣西的整體建設。
通過數據治理深化改革發展
“我要開餐館”“我要開便利店”“我要開寵物醫院”“我要開駕校”……近日,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一件事”專區正式上線,14個設區市累計12785個套餐服務涵蓋了我區大多數企業和群眾關注度較高的事項。
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成立以來,針對專網林立、信息孤島、數據缺乏有效治理和應用等一系列數字政府建設面臨的基礎問題,開展了刀刃向內的政務數據資源管理與應用改革,謀頂層、厚基礎、明目標、抓閉環,以復雜系統工程思維推進政務數據治理,全力打造一云承載、一網通達、一池共享、一事通辦、一體安全的“五個一”政務數據治理新模式,為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政府建設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可遵循的范例。
在政務數據治理中,該局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部署,數字廣西集團積極協同建設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保障了去年12月30日一體化平臺正式上線運行,標志著我區政務數據治理取得明顯成效,邁上新的臺階。
自此,我區通過對政務數據的全生命周期治理,以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為樞紐打通了全區各部門各單位的業務系統,將一件件相互分散獨立的政務服務事項,整合形成群眾密切關心的“一件事一次辦”服務,助力廣西政務服務“一件事”達到12785類。
強化頂層設計系統開展治理
數據治理重點在“治”、關鍵在“理”。廣西加強頂層設計,不斷探索和完善數字政府建設架構體系,開展政務數據的全生命周期治理。
——打造“三縱四橫五個一”數字政府架構體系。完善以政策標準體系、考核評價體系、安全運維體系為核心的“三縱”保障體系。夯實基礎中臺、數據中臺、應用中臺、服務平臺等“四橫”支撐平臺,實現跨部門、跨云、跨庫的數據調度,構建數字政府的“數據+生態”開放應用生態圈,引導各方主體在服務平臺上創新創造,為企業和群眾提供高質量服務。由此實現“五個一”發展目標,即一云承載、一網通達、一池共享、一事通辦、一體安全。
——建立政務數據治理體系。自治區黨委、政府印發了《廣西政務數據資源管理與應用改革實施方案》,并編制《廣西電子政務外網管理辦法》《壯美廣西政務云管理辦法》《廣西政務數據資源調度管理辦法》等11個配套管理辦法和實施方案,全力建設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兩個基礎性支撐平臺,不斷強化全區數據共享與開放的支撐服務能力,探索構建一個基于數據圖譜的跨云、跨庫、跨部門的數據治理與應用新模式。
厚植治理基礎提升政務服務
數據資源是一座無形的“富礦”,為了讓這筆沉睡的財富流通起來,我區按照改革方案及其配套管理辦法,開展了摸清政務信息化資產家底、推進云網的集約管理和互聯互通、推動政務服務系統的整合對接等基礎性工作,為政務數據治理提供扎實的治理底座。
同時,我區通過梳理數據資源應發布、可發布、已發布“三個目錄”,編制數據治理標準規范,建立數據資源發布庫,逐漸破除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信息煙囪”等屏障,政務數據資源區內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的有序高效共享正變為現實,那些長期困擾政務服務提速的二次錄入、重復提交材料等問題得到解決,電子證照的匯聚也讓群眾辦事越來越便捷。
據統計,經過一年的積極探索和深入實踐,我區基本構建起一云承載、一網通達、一池共享、一事通辦、一體安全的“五個一”新模式。目前,壯美廣西·政務云和14個壯美廣西·市云建成啟用,初步形成全區“1+N+14”體系架構;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自去年建成以來累計發布數據資源目錄4.4萬條,庫表數據庫總量27億條,接口調用次數4.5億次。
在此基礎上,我區政務服務“一事通辦”取得積極成效,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已覆蓋126個自治區部門和單位、14個設區市、121個縣、1255個鄉鎮、16121個村,實現了“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貫通。截至11月,我區政務服務業務辦理系統與一體化平臺整體對接完成率比去年提升41.14個百分點,實現了超過28.3萬個政務服務事項、345個便民服務應用的“掌上辦理”。不動產登記、企業開辦實現“一日辦結”,位居全國前列。